适用于任何行业的EHS电子教学课程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革是鄂前旗重点推进的一项试点改革任务,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符合旗区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工作体系。一是采取倒逼模式催生各环节快速推进。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强有力的定责、问责、追责力度,倒逼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快速推进。通过现场审计调查,进一步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快速推进;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催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审计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上海庙“创园”等工作高效开展。二是率先形成地下水“定额总量结合,用水量化管理”新模式。首先,规划先行,以水定发展,编制了《鄂托克前旗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并细化水权、实施四级分水。其次,项目支撑,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建、先建后补”的方式,实现滴灌节水技术全覆盖。第三,在线监测,强化水资源管理能力,通过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实现用水量动态实时监测。三是建立了全区首家旗县级“草原信息中心”。启动“数字草原”建设工作,建立草原数字化管理基础数据库,充分运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对草原生态进行动态监测,建立草原数字化管理基础数据库,为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草原生态项目及“三权分置”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厘请产权强化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以全旗草牧场“三权”分置工作为契机,将林地确权与草牧场划分同步推进,并探索建立了智慧农牧业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将已列入保护利用规划的林地明确划分出来,逐步厘清草原和林地的面积。在全旗范围内推广渗滴灌柠条补水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打造了文冠果良种繁育基地,引进文冠果苗1万多株,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扩大农牧民增收途径。五是全力打造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典范。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审计方案、制度规划,并结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的创建工作,完成了6大类资源资产、30个方面、63项审计内容的审计工作,形成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初步建立了水浇地面积、牲畜头数、基本草原划定面积、林地用地、城市绿地面积、野生动植物资源资产等12套信息化数据库,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革打牢基础,提供依据。鄂前旗委改革办/张彦秀总 编 辑:王 伟
责任编辑:李文英
向大家推荐“文明鄂尔多斯”微信公众号,关注了解更多鄂尔多斯精神文明建设相关信息!长按下方二维码轻松关注
请看好互联网“后门”,多数国家政府都会强令技术公司在其服务中开设“后门”,使“监听”在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就像窃听电话交谈那样。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多的网民和全球最具潜力的互联网市场,但无论是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水平,还是在对网络空间的认识上都落后于美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