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还没过半,就有一大波人过得相当闹心
因为他们不约而同都被扒光了「隐私」的衣服
而且犯人不明
没错,说的就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
三大上网「泄密」风波
曾几何时
咱们上网可是一种比葛优瘫更爽的享受
现在网络却变成了「战场」
每次都要为自己的隐私数据打保卫战
究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何时到头?
怎样才能和网络骗子斗智斗勇呢?
今天教主就和大家聊聊
如何做个上网老司机,不被骗子欺!
我们暴露了自己,只是没有察觉
以前有句老话形容互联网
“ 你永远不知道坐在电脑对面的是人还是狗 ”
现在却变成了
“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裸体上网 ”
觉得自己在网上开车这么多年
都是懂得自我保护的老司机?
自己的个人信息藏得好好哒,不pia?
图样图森破!
看看今年国内近7亿网民的
个人信息就有过半遭到泄露
经济总损失估算达到915亿元
分分钟被人卖了都不知道呢!
因个人数据泄露带来的经济总损失达到
这个数据意味着,10个人上网
就有将近8个人在网上只穿条内裤 “ 逛街 ”
怪谁呢?先找个镜子照照呗~
没错!个人信息泄露,你自己就是 “ 帮凶 ”
在过去 10 年里面开设的网站越来越多
(域名总数 3102 万个)
但是很多都存在一个普遍的弱点
而这些杂七杂八的网站
储存的个人信息量却 hin 惊人
说白了,你使用的软件和登录的网站越多
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就越大
举个栗子
很多撩友上网只顾爽,完全不看啥网站
喜欢到处留下登录账号,而且密码懒得改
这种人很容易成为撞库的目标
一个信息安全动画小故事,随意丢弃损毁的U盘,被保洁员拾走,泄了密……
所以,如果你刚刚在网络商城下单
在商品没到之前极有可能被人利用
甚至把你的商城余额洗劫一空
再举个栗子,今年5月开始推广的某交电费APP
其包含的4亿用户正成为
数据黑色产业链的盗窃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个人信息泄露数已知的高达55.3亿条左右
平均每人就有四条相关的个人信息泄露
而这些信息多数在黑市中反复被榨干价值
有的已经毫无价值后甚至放在网上供人下载观摩
你的个人信息在黑市的价格
价格再往上,就是套餐价了
如300元5年开房数据,700-850元出入境数据
开房数据、机票火车票数据等等,可自由搭配
所以说,平时有事没事少上点野鸡网站
下载新软件、登录新网站、用新的支付平台之前
问一下自己: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呢?
发上网的个人信息
就像泼出去的水
30年前,一个骗子必须走出门面对面去骗人
30年后,骗子都成高精尖装备党了
足不出户,行骗天下
物理上的行骗
例如你在街上被抢手机、抢钱包,被入屋盗窃
都可以通过报案叫警察蜀黍帮你追回
可是网络上的资料泄露却非常「致命」
一旦数据流进网络,无法被撤回或销毁
相当于永远存在于互联网上了
所以,防患于未然是唯一一个
拯救咱们数据信息的方法
我的隐私我作主
公司应该按照国家和监管部门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要求、规范和技术标准,推进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建设工作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业务连续性。
有互联网,就有隐私泄露风险
现在这个社会
你不可能退回到原始人状态,做个孤岛鲁滨逊
要解决信息安全和隐私这个威胁
立法和改善公共网络安全这些客观因素
虽然急不来,但至少咱们还是可以努力一把
做到 “ 我的隐私我作主 ”
是时候出动教主多年修炼而成的
几条老司机宝典,给大家观摩学习一下了~
线下保护措施
1、招聘、银行业务办理、贪小便宜后的纸质调查一定得「谨慎」,多用大脑思考:这个必须填?填个假的行不行?
2、扔垃圾的时候把快递单、刷卡单据和信封上的信息用油性笔涂掉。
3、订酒店和买车票机票关联不同证件的能力目前比较少人能做到。灵活组合这些证件的应用模式,能在数据大规模泄漏时有效降低危害。
线上保护措施
1、手机锁屏时「建议」用密码(数字、字母或指纹都行),强烈「不建议」用图形密码,随便都可以被陌生人瞄到。(误识率:指纹0.8%、虹膜0.0001%、人脸识别2%)
2、不用「无密码」WiFi,自己包月3G/4G。真要忍不住,用WiFi做无需帐号登录的网页浏览。
3、不要太依赖云同步,一些非常私密的东西在不做加密保护的情况下上传到云端是不靠谱的。
4、重要网站、APP 的密码一定要「独立」,普通网站为了记忆方便可以简单点。
教主曰: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咱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立法不是一般人能左右的,但我们自己可以养成良好的密码习惯、不在非实名网络暴露个人信息、对网络上的陌生人保持警惕,打怪升级靠自己,才能在网络时代生存下来。
有所启发,随手转发。
抢不到沙发?“ 置顶 ”啊!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开撩”
让你的生活更撩人!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组织机密数据的严重泄露将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招致经济损失,安全意识培训上的投资,无疑是为组织买了份防泄密的意外险。
猜您喜欢